大大小小路線共計:
- 紅樹林站 > 巴拉卡 > 二子坪 > 台北
- 106 > 五分山氣象站 (來回)
- 故宮 > 冷水坑 > 金山 > 三芝 > 101 > 巴拉卡 > 二子坪 > 故宮 (Rapha Ride)
- 貓空 (正、逆騎)
- 平等里 > 冷水坑
- 石碇海倫咖啡 (北宜)
共騎乘了約390KM,爬升約 5700M。(新車蜜月騎!)
整體來說,無論是上坡、下坡、平路,都給我非常好的路感與反應回饋。但是身為不專業的宅宅,還是要細部分享一下差異處,讓想要購買相似零件的朋友們一些參考 (前提是搜尋到我這篇文章~ 科科)。
我以國史館 > 海倫咖啡 (北宜) 這一條路線當作試乘心得分析的選擇,主要原因是我對路線的熟悉度及體能狀況值是最相近的,所以較有對照意義。
路線:
距離:約 11KM
爬升:約 460M
|
- 車架:GIOS Compact Pro VS Wilier MORTIROLO Lampre
- BB:MICHE Primato Evo Light VS ROTOR BSA30
- 大盤:06 RECORD 鋁大盤53/39T VS ROTOR 3D+ 50/36T
- 飛輪:皆使用 RECORD 11-25T
- 輪組:AMBROSIO Crono F20 配 Tune Mig70/Mag180 VS CORIMA VIVA S
- 車重:9.5KG / 7.07KG
量測時間:
居然縮短了近5分鐘...不過心律,迴轉速都有提升!
差異:
- 車架:Wilier 比 GIOS 抽車更容易,反應也更直接輕盈,畢竟這是壓縮車架的優點,但是輕盈換來的就是下坡不安感,少了那一份穩定度。
- BB:BSA30抽車踩踏起來反應更加直接安定,相較於傳統四方軸,那一份車架扭捏感不見了。
- 大盤:在使用相同飛輪情況下,更換了50/36的CT橢圓盤,上下死點能快速通過,且齒比變輕的關係,迴轉速不自覺地拉快了(心跳也同步上升),但是肌肉的酸痛感卻沒那麼的明顯,只是這樣的頻率我的呼吸還跟不上,所以橢圓盤好像真的有那麼一點效用。
- 輪組:VIVA S 比 F20更輕,33MM的框高帶來更直接的回饋,因此終於能體會大家所提到F20的軟。
小記:
對於騎慣鋼管車的我來說,換了碳車,真的讓時間縮短很多,騎乘更有效率,印證了造車工藝的進步。(難怪岳師傅說:舊車變成時代的眼淚) 不過,現階段的我還處在新車蜜月期,因此日後應該著重在訓練上,才可以將戰車的實力發揮出來。(要敗家功率計了嗎.....??)
Vie Kenny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