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Levi's Commuter 511

現在越來越將自行車融入到生活中,從單純的運動健身,逐漸演變成市區的代步工具,漸漸地改變生活習慣。有時在都市騎乘中,總覺得所穿的衣服不舒服,尤其是褲子,不是太容易滑下來,就是跨下處因剪裁導致很卡。因此做了不少功課,也認識了不少國外單車休閒服飾品牌,但無奈不是價位過高就是市場太小而無人引進。
先前注意到Levi's在米國推出了專門為單車騎士設計的Commuter系列,沒想到台灣居然佛心來了,引進一批來試試水溫,因此當然雙手將小朋友奉上,馬上帶一條回家!
褲型主要是利用511做為設計基礎,在針對布料,剪裁,細節,機能做強化。因為官網上面都有做很詳盡的介紹,且照片又拍的好看,因此我就針對個人看法,來做個小小簡述。

511主打Slim 窄褲管,但我個人覺得還是太寬,如果可以偏Skinny,或許會更好看。但或許設計成Skinny反而在運動機能上會表現不佳也不一定!
布料手感上做得比較厚實,且彈性較佳,很類似N年前木村代言的第一代3D系列 (曝露年齡了...) Nanosphere與Sanitized處理,具有潑水,耐髒,抗菌抑臭等效果,功能性可說是大大加分。(但是這兩者都是使用藥劑做後處理加工,但洗滌壽命卻無從得知,因此要列入觀察!!)

很明顯的,腰身剪裁採用前低後高的設計,且臀部腰線明顯高於一般褲型。在騎乘中,身體大都是呈現彎曲狀,因此褲子的服貼大大增加騎乘舒適度。

背後功能腰帶的縫線,使用UCI的彩虹配色!至於功能腰帶我就不拍了,因為我沒大鎖可放。XD
褲管處有車上3M反光條,對於日夜間其成安全上都有一定的安全效果。不過有點太短就是(欺負我短腿.....)
產地標:老墨出廠
混1%的彈性紗,難怪不能太高溫水洗!
小記:
穿了這件褲子在市區騎了幾次車,其剪裁設計真的使舒適度大為提升,騎久了不會讓您的改邊不舒服。與其他專門設計都市騎車功能的褲子來說,價格更是親民許多,希望國內廠商也可以仿效,提供更優惠的產品給大家。
不過小缺點還是要念一下:褲子的定色做得不好,第一次穿整隻腳變成藍色。然後腰圍只做到29,沒有28!!!!!為何為何為何.....

實穿照片還是沒有,我沒有攝影師可以幫我拍照阿~(攤)

2012年8月17日

CORIMA VIVA S VS 手編練習輪

之前在寫CORIMA VIVA S分享文時有提到要與練習輪組做一次比較,來對照出兩者的差異性。因剛好卡在要裝在練習輪上的輪胎一直還沒來,所以耽擱了一段時間。正好上週所有準備一次到位,因此一樣做段 國史館 > 海倫咖啡 (北宜) ITT 來作為這一次比較的路線。

輪組比較:
CORIMA VIVA S
框高:32mm,3K CARBON
鋼絲:前SAPIM CX RAY 18條,後SAPIM CX 20條
花鼓:CORIMA S 
輪胎:Vittoria Corsa Evo CX
飛輪:Campagnolo Record 半鈦 11-25T
重量:約1900g (含飛輪)
練習輪 (手編輪)
外框:AMBROSIO EXCELLENCE 32H
框高:18mm
鋼絲:前後 DT SWISS REVOLUTION 32條
花鼓:PMP
輪胎:Vittoria Open Pavè Evo CG
飛輪:Campagnolo Record 半鈦 11-25T
重量:約2400g (含飛輪)

量測時間:
CORIMA VIVA S 34:24
練習輪 36:46

可以看出在相近的平均心跳上(Avg 171),平均移動速度(2:52 > 3:11)與迴轉速(73 > 68)都掉下來,將移動速度相除換算成損失時間,約3分40秒左右,所以可見我的的輸出功率是有進步下,輪組的差異就可明顯看出,表示這一次ITT的結果應該算是成立。
使用傳統鋁框測試時,可感受到踩踏下的軟Q回饋,力量在無形之中被吃掉了,再來輪組重量也是造成時間上的差異主因。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可以把鋁框騎到碳纖框的水準,代表進步更多,因此還是好好用鋁框練車吧! XD
每次ITT後都要在海倫喝杯濃縮,爽快!

2012年8月8日

2012 August Rapha Ride

8月的Rapha Ride充滿了緊張與期待...緊張的是來了個"俗辣"颱風來攪局 (其實一點也不俗辣..還造成小小災情)而怕造成活動延期,期待的是在爺與Robert大哥馬上更改路線,讓行程能如期舉辦,與大家相見歡! 感謝感謝~

不免先來個本次路線:
本次路線:動物園>106岔路>莫內咖啡> 五分山氣象站>原路折返至106岔路
總里程:約75KM
總爬升:約1360M

幾乎將整段106騎完的路線,開始一路輕鬆緩坡,過平雙隧道後開始約5-9%不等的坡度,最後來段需爬升400M且無樹蔭遮蔽的五分山氣象站,是一條在炎炎夏日下,考驗耐力的路線。
暖身段:動物園 > 106岔路
里程:約9 KM




爬升:約10 M


從家裡慢慢出發,沿路看著被颱風催殘的河濱,情況真的是相當慘烈!伴隨著陰陰的天氣,心中擔心不知在騎乘中是否會碰到下雨....抵達第一集合點後,大夥閒聊一下就前往第二集合點:106岔路全家。在石碇外環道的暖身段上,馬路上還是相當髒,一路充滿落葉與泥巴,因此想必進入山區一定會更嚴重。

到了第二集合點後,大家彼此寒暄一下,大家就朝著莫內咖啡慢慢前進。
第一段:106 > 莫內咖啡
里程:約 18KM
爬升:約 255M
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邊拍照邊騎車。因大家強度都沒拉很高,所以我也將心律維持在165/min左右輕鬆騎乘。而原本令人擔心烏雲也逐漸散去,所以除了路面還是很髒之外,一切都是非常順利。
抵達到莫內後,大家互相自我介紹,彼此分享對於Rapha的喜愛與穿著體驗,非常愉快。聊著聊著太陽完全出來,想必等等五分山一定非常慘烈。
這一次參與的成員們
給辛苦的龍哥一張SOLO
第二段:莫內咖啡 > 五分山氣象站 
里程:約 15KM
爬升:約 510M
由於大家計劃的關係,因此最終前往目的地五分山的車友們只剩4人(外加爺與龍哥),後段也逐漸把強度拉高,向終點邁進。從莫內到106至高處一路上可說是非常熱,導致心率飆升的很快,所以也只能靠意志力去儘量控制。
龍哥與爺為了爭取好鏡頭,趴在地上取景,讓我不小心嘴角上揚! XD 

不知不覺到了本日重頭戲: 五分山,7月初剛換新車時有來體驗過,正巧這一次採用練習輪組,就當是鍛煉的好時機,因此毫不猶豫把心律設定在95-97%(約185-188/min)直噴上去。五分山風景美,但是一路上沒有遮蓋樹蔭與感覺爬不完的之字型道路是一路上最大的挑戰,好佳在步入山頂時正好有一雲層飄過,讓氣溫降低了些,因此免於挫屎!
飄衣哥2枚


“慢”步在雲端.....
快“笑”不出來
小記:
其實這一次騎車到終點時沒有很累,但是辛苦的是後面要獨推回市區,回到家都黑了一圈了!最後感謝Robert大哥的路線,爺,龍哥,Jones 全程相陪拍照與陪騎!讓我們下次見~
See U Next Cafe Ride!!

2012年8月2日

不負責開箱:Rapha Backpack

從來沒有一個包包可以讓我在購入後認真把玩分享......撇除精品外,應該也只有Rapha擁有這個魅力。 (除非有新的競爭者出現) 這一款後背包定位於城市/旅遊騎乘使用,在官網上的介紹照片也將功能性呈現的非常清楚。但再購入之前,網路上的分享還是相當有限,所以我還是從個人的觀點來分享。
使用CORDURA®面料,具有簡易的潑水功能,包包正面車上白色皮革,並打上LOGO鋼印,最後腰身車上反光線,增加辨識安全。 (很像國中書包 XD)
包包背部設有5個減壓區,而胸與腰部皆有輔助扣,除了舒適度外更提升了騎車時包包的穩定。背帶上有設計可掛警示燈具的扣環,接近腰部做三角型裁片加強與身體的服貼,右側三角裁片有一拉鍊小袋,可放零錢鑰匙等小物 (忘了入鏡..XD)
包包分兩個主要夾層,外夾層兩段拉練設計,全拉開時包包空間變大並可放置鞋類。(建議鞋子再套上一層外袋,這樣內裡才不會髒)
主夾層設計為全開拉鍊,方便放取物品,並有許多貼心收納設計。
內層尼龍布印上太陽圖騰,但故事標卻不是... XD
兩邊設計可放工具,筆,打氣筒。中間上方為眼鏡收納,下方拉鏈袋可放筆記本,相機,挖胎棒等小物。拉鏈袋下方還有一夾層,可塞管/內胎。一切設計頗具巧思。
眼鏡收納袋是整個包包我最喜歡的部分,內有超細纖維布料做內襯,不怕您的寶貝愛鏡刮傷。
另一邊有兩層夾層,外層可放置13"NB (照片裝13"MBP),並有魔鬼粘綁帶可加以固定,後層可放置風衣,小帽等。
包包下方有個小暗袋,附上螢光粉紅包包專用雨衣一組。(應該是很多擁有皮製名牌包的女性的夢想)
這樣雨天就可以騎車了!(僅適合熱血青年,我非!)
小記:
以定位在特殊功能的包包來說,這一款後背包在設計,收納與舒適度都是在水準之上,加上現在市面上的單車包多以郵差包為主,因此又多了一個選擇。不過唯一可挑替的地方在於背帶處的網目布料選用要再加強,用久了應該會起毛或是小破損。

另外實際騎乘照片,就等下次Cafe Ride的機會了~

2012年7月31日

我的第一組碳纖輪組:CORIMA VIVA S

原本這篇文章一直難產中,主要是沒有任何刺激讓我想要寫的動力,結果在Bikeradar看到本屆奧運公路賽金牌Alexandre Vinokourov的座駕介紹,讓我不該一下怎麼可以.....
Specialized S-Works Tarmac SL4 / Sram Red / Corima VIVA S (F) AERO+ MCC (R)
沒想到繼閃電牌與SRAM後,CORIMA也押對寶了,看來我聽從岳師傅的建議下,收集到半套金牌輪組。想當初在組WILIER時為了輪組大傷腦筋,原本只鎖定CAMPY輪組,但BORA One無交期,且50mm的框高並不是所有路段都可以使用到。SHAMAL太多人擁有,且又不是全碳纖框,HYPERON低框輪,我已有類似的輪組。所以挑著挑著,再加上聽從建議下就入手全地形CORIMA VIVA S。
輪組資料:
框高: 32mm,3K CARBON
鋼絲: 前SAPIM CX RAY 18條,後SAPIM CX 20條
花鼓: CORIMA S 花鼓
重量: 前480g 後710g
S是指2012年搭載新"S"鋁合金花鼓,方便保養的設計與全鈦軸心,個人覺得有吸取DT 240S的成功並加以改善,完全適合我這一個懶人 (不喜保養)。

路感上因採用實心框,所以相較其他接近框高輪組來說,顯得很硬,很直接。(本人只騎過C35 / ZIPP 303 / SHAMAL,樣本取樣是不夠多的...) 爬坡上不會因框高關係而喪失慣性,當然下坡就很恐怖了 (陽金最快 75KM/H),平路部分雖無50mm來得輕鬆,但龜在集團中,還是很怡然自得的,因此算是表現都在水平上的全地形輪組。
自知上述的心得很含糊,因此預計會做一次海倫ITT來比較與現有練習輪組的差異。(但小弟的弱腿與敏感度不如職業選手般,因此我想也屁不出個所以然... = =)

最後如果口袋夠深,好想把CORIMA搜集成套喔 (至少200張小朋友要掰掰.....一輩子的夢想!!)

2012年7月22日

重新體驗90年代的感動

最近都在與Wilier對話中,雖然感受到科技時代的進步,但對於鋼管車的路感卻逐漸淡忘。恰巧正好收到Velo Cafe的約騎邀請,想說都主打“輕鬆騎"的招牌,因此就決定把定位於"城市通勤車"的Pinarello拿來參加,沒想到確讓我吃足骨頭....
本次重點路線:大湖山莊>五指山>風櫃嘴 (市區路線就省略了)
距離:約 12 KM
爬升:約 660 M

這一條路線是當年我18歲剛拿到機車駕照時,每天騎車趴趴走的路線。五指山算是北部汽車,重車族群的聚集地,因此自然對這條路不陌生,但悲劇的是,以前是靠引擎,現在是靠雙腿,所以坡度的變化無法掌握清楚...也是這次差一點挫賽的原因。
AM 7:00 @Velo Cafe
大家都陸陸續續抵達集合點...希望今天Pinarello別讓我落氣~

補充:
這一台車因車架本身的管材就不輕,零件設定搭配90年代初C-Record套件與12H的Shamal,加上我選擇傳統分離式剎變把,52-40大盤配12-23 8S飛輪,整車重量超過10KG。雖然這年代是Campy零件製作工藝的高峰,但也是被Shimano SIS打掛的年代,尤其以前的剎把較適合外國人手型,再加上搭配螃蟹夾,雖然很美,但是重量重且剎車效果差,可想到今天下坡必定要面對抽筋的考驗。而Shamal經典30mm的框高設定,對後續輪組設計帶來新的里程碑..... (想幫 Shamal開文介紹了)
約 AM 10:30 @ 風櫃嘴
這條路線分兩個部分:前段從起點小7到伯爵山莊算起,很多瞬間陡坡,算整條路線最硬斗的一段,後段則從伯爵山莊的髮夾灣後一路緩坡到終點。從起點大湖山莊開始計時,花費了近52 min才抵達!在12KM與35度高溫的路程中,讓我對車子在20年中的進步有十足的體認。(後續補充)
無樹蔭遮蔽再加上不斷的陡坡,心跳居然來到久違的198/HR,加上車重齒比重,且一抽車又容易跳檔,迴轉速完全拉不起來,完全是人間悲劇....而到了後段,改變策略,全程使用40配23拉轉速慢慢龜上去,不但心率降低,爬升效率也大幅提升,就這麼到達了目的地。
約 AM 11:30 @ Velo Cafe
在山上與其他大哥們閒聊後,就進入了令人痛苦的下坡時光,難以想象從風櫃嘴滑到楓林橋需要花到24 min。(差不多只少我爬上來時間一點....) 歷經了雙手快要抽筋的通苦後,回到了Velo,閒聊一陣後結束了這一次的約騎。

小記:
90年代初期剛好是鋼管車與Campy套件進入演變與洗牌的時間點,因此這一時期的東西個人認為是材料與設計已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年代。(雖然我擁有還是發揮不出來...)也體會到以前的車手在只有如此的設備下,為何頂尖車手會擁有傳奇與浪漫色彩。
最後還是感謝Velo Cafe 的要約,除了與不少大哥們閒聊認識,對於我的Pinarello有更深入的體會與瞭解。
雖然定位在城市通勤車,但是偶爾拼一下山路,好像也會進化為勇腳一枚...! XD


2012年7月16日

Rapha Lightweight Jersey VS Super Lightweight Jersey


朋友們在問:最近看你都買左手臂有一槓的車衣,買那麼多件一樣的東西不膩嗎?恩....Rapha低調的設計,除非每個系列都擁有,不然大家還真的認不太出來!剛好現在正逢炎炎夏季,身為宅宅就順道把入手的Lightweight Jersey與Super Lightweight Jersey做個差異比較,讓想要上網選購卻無分享資訊的朋友們參考參考~

比較開始:
Super Lightweight Jersey (左) VS Lightweight Jersey (右)
究竟這25鎂的差異在哪,讓我們看下去...
兩者正面都是做全開拉鍊,左胸LOGO袖字.....(無差異),但背面裁片與口袋設計就不同~

Lightweight Jersey背面中間因要車拉鍊,所以中間多一條獨立裁片,口袋設計為左右各兩開,中間有拉鍊對應衣服內裡的網布,其收納空間為全開口袋,右手邊還有一個拉練式小袋,因此有四個收納空間,拉鍊設計全採用直拉式。

Super Lightweight Jersey背面為整片裁片,口袋設計與Classic相同,傳統三格並列口袋,中間打氣筒固定處為鬆緊帶,非單獨口袋,右手邊有一個平拉設計拉練小袋,並貼上反光條,因此同樣有四個收納空間,但容量是輸 Lightweight的。
Super Lightweight Jersey (左) Lightweight Jersey (右)
領口與袖口的收邊條,Lightweight使用衣服原先布料,而Super Lightweight使用類似超細纖維的布料做收邊,因此為何會呈現雙色的原因也在此。 (個人認為主布料太軟所以需使用不同布料做支撐)

Lightweight Jersey (上) Super Lightweight Jersey (下)
腋下裁片的部分,Lightweight使用相同布料,而Super Lightweight使用網目較大的布料。
Super Lightweight Jersey (左)  Lightweight Jersey (右)

從主要布料成分來看,Lightweight 使用美麗諾羊毛與聚酯混紡,Super Lightweight則是100%聚酯。因此Super Lightweight布料為了增加排汗機能而造成布料手感較不厚實,穿起來較不挺的原因。
 
小故事 Super Lightweight Jersey (左)  Lightweight Jersey (右)

小記:
最近34-36度的氣溫中騎乘下,Super Lightweight排汗速度相較於Lightweight快上許多,但是口袋設計上,我個人還是偏愛Lightweight (因為可以裝鼓鼓)。版型上,Lightweight因布料關係所以較貼身,我也卡喜歡~

希望小小分享可以讓大家有一點點感覺... (雖然用iPhone照的很爛就是了..!!)
問:Lightweight裡的小口袋是裝啥,誰可解惑阿?(迷之聲:該不會是瘦肉精藥丸 ....)